阿拉善肉蓯蓉的藥用淵源-漠北至尊
◆ 距今2000多年前,東漢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肉蓯蓉主治五勞七傷,補中、除莖中寒熱痛,養(yǎng)五臟、強陰、益精氣、多子,婦人癥瘕。
◆ 距今1200多年前,唐開元《道藏》記載中華九大仙草:肉蓯蓉排名第六。
◆ 距今400多年前,明代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肉蓯蓉生漠北(漠北指現(xiàn)今阿拉善),肉蓯蓉補而不峻,固有從容之號。從容,和緩之貌。
◆ 當代國家《藥典》記載:肉蓯蓉補腎陽,益精血,潤腸便。
◆ 《本經》:主五勞七傷,補中,除莖中寒熱痛,養(yǎng)五臟,強陰,益精氣,婦人癥瘕。
◆ 《別錄》:除膀胱邪氣、腰痛、止痢。
◆ 《藥性論》:益髓,悅顏色,延年,治女人血崩,壯陽,大補益,主赤白下。
◆ 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男絕陽不興,女絕陰不產,潤五臟,長肌肉,暖腰膝,男子泄精,尿血,遺瀝,帶下陰痛。
◆ 《本草經疏》:白酒煮爛頓食,治老人便燥閉結。
◆
《本草經疏》:肉蔬蓉,溢腎補精血之要藥,氣本徽溫,相傳以為熱者誤也。甘能除熱補中,酸能入肝,威能滋腎,腎肝為陰,陰氣滋長,則五臟之勞熱自退,陰莖中寒熱痛自愈。腎肝足,則精血日盛,精血盛則多子。婦人癥瘕,病在血分,血盛則行,行則癥瘕自消矣。膀胱虛,則邪客之,得補剛邪氣自敵,腰痛自止。久服則肥健而輕身,蓋腎肝補精血之效也,若曰冶痢,豈滑以導滯之意乎,此亦必不能之說也。
◆ 《本草匯言》:肉蓯蓉,養(yǎng)命門,滋腎氣,補精血之藥也。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,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,此乃平補之劑,溫而不熱,補而不峻,暖而不燥,滑而不泄,故有從容之名。
◆ 《本經逢原》:肉蓯蓉,《本經》主勞傷補中者,是火衰不能生土,非中氣之本虛也。治婦人癥瘕者,咸能軟堅而走血分也。又蓯蓉止泄精遺溺,除莖中熱痛,以其能下導虛火也。老人燥結,宜煮粥食之。
◆ 《玉楸藥解》:肉蓯蓉,暖腰膝,鍵骨肉,滋腎肝精血,潤腸胃結燥。凡糞粒堅小,形如羊屎,此土濕木郁,下竅閉塞之故。谷滓在胃,不得順下,零星傳送,斷落不聯(lián),歷陽明大腸之燥,煉成顆粒,穆澀難通,總緣風木枯槁,疏泄不行也。一服地黃、龜膠,反蓋土濕,中氣愈敗矣。肉蓯蓉滋木清風,養(yǎng)血潤燥,善滑大腸,而下結差,其性從容不迫,未至滋濕政脾,非諸潤藥可比。方書稱其補精益髓,悅色延年,理男子絕陽不興,女子絕陰不產,非溢美之詞。
◆ 《本草求真》:肉蓯蓉,諸書既言峻補精血,叉言力能興陽助火,是明因其氣溫,力專滋陰,得此陽隨阻附,而陽自見興耳。惟其力能滋補,故凡癥瘕積塊,得此而堅即消。惟氣滋補而陽得助,故凡遺精莖痛,寒熱時作,亦得因是而除。若謂火衰至極,用此甘潤之品,同于桂、附,力能補陽,其失遠矣。況此即言補陰,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,是明因其功力不驟,氣專潤燥,是亦宜于便閉,而不宜于胃虛之人也。謂之滋陰則可,謂之補火正未必然。999健康產業(yè)網
1、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,文責作者自負。
2、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: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、著作權;
3、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有您未署名的文章,請立即和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。
4、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,敬請來函 3258500132@qq.com 通知我們,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。
5、任何人在本站發(fā)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并且請文明用語,否則后果由發(fā)表者自行承擔。